鄉村振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堅持黨建引領是根本,是制勝關鍵。
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鎮堅持扛牢政治使命,聚焦“一心兩核三帶四區”發展目標,充分釋放紅色、綠色、古色、特色交相輝映的文旅資源效應,精準引導資金、政策、技術等資源要素向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集聚,加快引育“領頭雁”“新農人”,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以黨建引領助推紅綠文旅大融合
大圍山鎮堅持黨建引領,探索走出了“兩山”轉化的“圍山路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錦綬堂、楚東山大屋、劉家祠堂等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打造楚東村長沙市組織部首批系列現場教學課,推出“紅色研學+慢游圍山”精品旅游路線。立足本地農業、農村現狀,高質量舉辦蒸菜文化節、水果旅游節、白沙豆腐香采風等活動,以節會延伸消費鏈條。創新“村集體+企業+農戶”合作模式,推出“巧婦計劃”“后備箱計劃”,引導村民有規劃的發展餐飲、漂流、采摘、特色種養殖等村集體經濟項目,實現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以數字經濟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大發展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其核心特征與新質生產力高度契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圍山鎮立足鎮域實際,著力發展數字經濟,一方面將農村電商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數商興農”工程等結合起來,聯合12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七彩圍山”公司,推動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文旅、康養、電商等產業一體籌劃、一體實施,實現優質農產品大規模“產銷對接”。另一方面,突出農民主體,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的“三帶”作用,引導鄉村能人、大學生返鄉創業,鼓勵果園、民宿、餐飲等開展直播業務,培養出一批本土化電商人才,讓“土特產”搭乘“小屏幕”快車道走出大山。比如精心培育了本土電商企業“圍山公社”,該企業依托大圍山森林公園及大圍山、小河等周邊4個鄉鎮,與436戶優質農戶簽訂供銷協議,將農產品銷往全國,年銷售額800余萬元;本土網紅“珊珊”通過抖音等電商平臺,將“土特產”銷往全國,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年銷售額達30萬元。
以創新集群驅動民宿業態大提振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大圍山鎮錨定“建設湖南省鄉村旅游精品民宿集聚區”總體目標,引導民宿產業在規劃布局、產品文化、管理運營等方面提質增效,高質量打造民宿集聚區,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問題導向,打破傳統“住宿”理念,著眼于游客綜合性體驗和全產業消費,堅持“一盤棋”謀劃、“一條線”貫穿、“一體化”推進,搭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村民參與”平臺,充分整合資金資源,做好要素保障,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元素,厚植文化內涵,建立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豐富游客體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宿發展“小氣候”。截至目前,全鎮共有110余家民宿,其中小河彎彎、云起圍山別院等15家高端精品民宿投資均過千萬元,形成了中岳五星級民宿度假區、白沙民宿圈、大圍山森林康養區等3個集聚區,成功打造1個省級五星級鄉村旅游點、1個省級五星級旅游民宿、1個長沙市文旅“十佳民宿”。
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鎮黨委書記 賀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