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浦北縣按照“立足形成資產、帶動產業、助農增收原則”的思路,變“單打獨斗”為“合作共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激活強村富民“一池春水”。
村企“聯姻”,雙向奔“富”
在浦北縣綠源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富硒水稻基地,700多畝的水稻長勢喜人,綠意盎然的田野與勞作的農民相映成景,構成了一幅夏日鄉村田園畫卷。這是浦北縣推行“黨支部+聯合社+企業+農戶”的一幅真實寫照。
“我們浦北縣綠源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主要是進行富硒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年產量達2萬噸,助力800多戶群眾增收,帶動直接就業300多人。”返鄉創業者李燕萍介紹。
該縣還以此發展模式為抓手,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種養大戶等致富能手示范帶動作用,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2家,建成陳皮產業園、農產品倉儲加工基地等,實現規范化種植、規模化發展,打造單叢茶、陳皮月餅、香蜜黃皮、富硒大米、八角香料等特色品牌,輻射帶動250個村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就業1.2萬人次,實現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有效推動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資源盤活,土地生“金”
“五峰村3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成功拍賣,成交總價達96萬元,實現集體純收益16.35萬元。”浦北縣平睦鎮黨委書記榮媚輝介紹。
浦北縣以被列為“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為契機,依法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破解農村土地閑置和城鎮建設用地不足難題的同時,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該縣在實現“土地生金”變現的同時,還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在服務清華養雞合作社、越州黑豬等特色種養企業流轉450畝土地作為產業發展用地,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超2000人,其中輻射帶動幫扶脫貧戶超100人。
金融活水,澤潤“三農”
日前,該縣正緊鑼密鼓地與中國建設銀行開展第二批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融資授信貸款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活動。
該縣深化與金融機構合作發展模式,先后與建行、農發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對陳皮特色產業提升項目融資貸款,為大紅柑種植示范基地、陳皮物流中心、陳皮倉儲中心、陳皮特色文化街等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通過“金融+農業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模式,為浦北縣累計授信超億元,集體經濟增收120多萬元,支持鄉鎮、村集體擴大大紅柑種植面積3600畝,帶動5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我們村發揮‘三農’貸款資金活化作用,直接為村集體創收13.5萬元。”浦北縣高明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社長譚美南嘗到了第一批整村授信的“甜頭”,這筆資金將用于支持大紅柑特色產業發展,讓村集體經濟增收,群眾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