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鄉村治理“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難題,四川省巴中市在“四議兩公開”的基礎上,創新推行“四議四調四評”工作法,讓自立者有得、有德者有得、守法者有得。
堅持“四議”,議出共建共治新動能。一是黨組織提議。以5—15戶農戶或樓棟、小區為單元重構治理網格,每個網格推選1名聯戶長(樓棟長、黨小組長),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并上報村(社區)黨組織。村(社區)黨組織每周匯總1次,能立刻辦的安排專人迅速辦理。二是村(社區)“兩委”會商議。每月召開1次以上“兩委”聯席會議,充分討論村(社區)黨組織提議,及時形成工作方案。重大事項形成一致意見后,提交黨員大會審議。三是黨員大會審議。對擬提交黨員大會審議事項,組織黨員充分醞釀并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后,及時召開黨員大會審議。四是村(居)民大會或代表會議決議。每月召開1次以上村(居)大會或代表會議,研究黨員大會審議通過事項,形成決議、落實任務、接受監督。
深化“四調”,調出法治鄉村新氣象。一是小微矛盾“院戶親情調”。對家庭、鄰里間出現的小微矛盾,由聯戶長或黨小組長邀請當事人信任的親友、街坊坐一塊面對面調解。二是一般矛盾“村規民約調”。對單靠親友、鄰里無法化解的一般性糾紛,以村(居)民小組為單位組建民事調解隊,根據村規民約“問診開方”。三是復雜矛盾“支部說事調”。由村(社區)黨組織牽頭組建村(居)民說事會,及時“說事、議事、評事、定事、辦事”,化解疑難糾紛。四是涉法矛盾“司法權威調”。對協商難以解決的矛盾糾紛,依托鄉鎮(街道)司法所、法庭、檢察部門等開展人民調解。
開展“四評”,評出以德化人新風尚。一是評作為正黨風。制定《黨員積分暨先鋒指數管理辦法》,以黨支部為單位,定期對黨員履職情況開展民主評議。二是評孝道樹家風。以村(社區)為單位制定孝老愛親先進典型評選辦法,通過村(居)民小組推薦、村(社區)“兩委”審核、鄉鎮(街道)黨(工)委評定等方式,培樹先進典型。三是評公德純民風。全面推進“鄉村道德銀行”建設,圍繞移風易俗、清潔衛生等指標,每季度開展1次星級文明戶評選。四是評貢獻濃鄉風。以村(社區)為單位,評選創業富民、反哺桑梓、熱心公益等方面杰出人士,培樹鄉風文明先鋒力量。
一年多來,巴中市139個鄉鎮(街道)、1825個村(社區)黨組織遴選聯戶長3萬余名,收集群眾意見、建議5789條,通過“四議”及時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4951個,運用“四調”妥善處理矛盾糾紛8614件、化解信訪難點157起,有效維護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