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懷第一胎,為了辦準生證,懷孕三四個月時走了6公里跑到鎮計生辦。今年生二胎,有了‘益村’平臺,我用手機上傳申請到政務系統,過了一周村干部把準生證直接送到家里來了。”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石牛江鎮牛劍橋村村民莫小葵抱著咿呀學語的孩子,滿臉幸福地告訴記者。
2016年,湖南的農業大市益陽市與58集團合作推出“線上村民服務中心”——“益村”平臺,通過與一千多個線下村民服務中心結合,為村民們量身打造政務、村務、商務等服務。
益陽市“線上村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益陽每個村的村民服務中心專聘一名懂互聯網技術的“便民服務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為村民提供便民服務。
“村民服務中心可以承辦包括惠農資金發放、證照辦理、社會救助等在內的130項服務。”益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彭偉才告訴記者,益陽優化和再造176項服務流程,其中22項審批權下放到鄉鎮,130項由村民服務中心的便民服務員通過即辦、代辦、協辦與告知等方式實行一站式限時辦結。
“當今農村幾乎人人都有手機,但從有效服務角度看,農村依然是‘信息孤島’。”25歲的益陽市桃江縣石牛江鎮牛劍橋村便民服務員彭豹說:“現在,許多大小事務通過平臺申請,就可以連通縣、鄉、村政府‘掌上辦理’,村民不跑冤枉路,干部不再瞎折騰。”
據統計,“益村”目前已經幫助益陽村民完成辦事申請33929件,辦結事項4217項,減少辦事跑路204888公里,節約時間51222小時,解決村民80%的辦事需求。
“誰能告訴我小孩的疫苗應該在哪里打?”打開益陽市資陽區迎豐橋鎮鄒家橋村支書謝云華手機里的“益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民的發帖提問,他順手就回答了村民的問題。
謝云華介紹,“益村”平臺還設有“我是黨員”“村里的事”“精準扶貧”等功能模塊,信息公開透明,程序嚴謹可回溯。此外,“益村”還提供了大數據助力農戶脫貧。截至目前,已有1.6萬名扶貧干部與695家幫扶單位入駐平臺,為4.5萬名貧困戶建立電子檔案,幫助3萬農戶出售農特產品,實現10萬人就近就業。
在石牛江鎮九家塅村合山灣組,王又純大姐2013年患上白血病,靠養雞養鴨維持基本生活。2017年村里的便民服務員上門來告訴她,可以幫她在“益村”銷售雞蛋鴨蛋,價格翻番。通過在網上對接城市市場,她現在一天可賣200多斤天然鴨蛋,純利潤增加數百元,在與病魔的搏斗中看到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