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拉伯鄉,地處金沙江沿岸干熱河谷,沖天河與明莊河如兩條銀色綢帶,在這里蜿蜒流淌。近年來,拉伯鄉黨委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理念,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和黨員示范作用,聚焦新興種養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合作社、合作社帶農戶”的“三綁”利益聯結機制,打造拉伯鄉金沙江沿岸特色產業帶,大力發展田園經濟、庭院經濟和河谷經濟。
田園經濟:
蜂舞花間,甜蜜事業潤民心
拉伯鄉托甸村,不僅植被多樣,還擁有適宜的光照、溫度、濕度和風速,這一切為蜜蜂的繁衍與采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托甸村黨總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機遇,帶領村民們在核桃林、梨樹林間發展林下養蜂,為村民找到致富新秘方。
“以前養蜂就是隨便在屋檐下搭幾塊木頭養,這種散養模式只能自給自足,蜂蜜也賣不上好價錢。今年開始,我們引進豎式格子蜂箱100余套,在田頭擴大養殖規模。在田園里釀出的蜂蜜具有較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今年單單我家的70窩就以160元/公斤的價格賣到了4萬多塊。”三江口自然村第五支部書記和江海欣慰地說。拉伯土蜂蜜知名度越來越高,鄉親們也嘗到了甜頭。
為了進一步推動養蜂業的發展,拉伯鄉黨委積極爭取金融政策支持,為蜂農提供創業貸款與小額信貸,并邀請養蜂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蜂農。截至目前,全鄉養蜂農戶發展至120戶,其中脫貧戶50戶,黨員22戶,蜂箱增至1000余箱,每年每箱至少可以采蜜2次,年產值達30萬元以上。
庭院經濟:
高腳雞舞,庭院深處藏金蛋
在拉伯鄉,有一種被譽為雞中“模特”的高腳雞,以其修長的腿脛和高大的體型而聞名遐邇,肉質細膩爽口,深受消費者喜愛。
“一只成年公雞站立高達60公分,一只成年母雞年均產蛋200枚。我們的高腳雞抗病力強、運動量大,適合庭院散養。”格瓦村黨總支原書記熊寶作為黨員致富帶頭人,牽頭建立1個標準化保種繁育基地和6個養殖基地,成立“寧蒗縣拉伯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集中養+群眾庭院自主養”的養殖模式,帶動全村脫貧戶和監測戶在院前屋后發展庭院經濟。
格瓦村黨總支引進滬滇協作項目幫扶資金99.8萬元入股高腳雞規模化養殖項目,每年從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紅中列支5萬元用于擴大生產鏈;依托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國家科技特派團專家開展技術瓶頸攻關和本土人才幫帶,邀請養雞產業組專家手把手教農戶養雞。目前,格瓦村年出欄高腳雞1.3萬余羽,年收益超過130萬元,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錢袋子越來越鼓。
如今,拉伯鄉高腳雞年存欄7.6萬余羽,年銷售4萬余羽,土雞蛋年銷售10萬余枚,收益覆蓋了1000余戶農戶。拉伯純種高腳雞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更與寧蒗高原雞一同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成為了一張閃亮的名片。
河谷經濟:
金果飄香,河谷深處掛滿金
沿金沙江順流而下,深秋時節的加澤村、田壩村和拉伯村仿佛被金色的陽光所擁抱,果香四溢,美不勝收。這里的黃果,雖外表略顯皺褶,卻酸甜可口,汁多清爽,具有清熱解毒、化痰平喘等功效。
“用黃果果皮熬出的湯藥可以預防感冒,在干燥的秋冬季節喝上一碗最好不過。”田壩村黨總支書記胡永強自家種有20畝黃果,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他牽頭成立合作社,組織黨員示范戶和致富帶頭人,通過建基地、育苗木、講技術、促就業等形式示范帶動全村110戶脫貧戶和27戶監測戶參與黃果種植,利用閑置土地連片種植黃果609畝,累計向農戶提供免費果苗3120株,產值達100萬余元。“現在,永寧鎮等周邊鄉鎮和寧蒗縣城乃至麗江市區大小水果市場都能見到拉伯黃果的身影。”
拉伯鄉黨委積極爭取產業貼息貸款等金融服務,累計申請高原特色產業貼息貸款3000余萬元,在江邊干熱河谷地帶規模化種植黃果近3000畝,培育“沿江經濟帶”特色種植養殖基地20余個;依托“百名農科人才下基層”等人才政策開展技術服務,培養致富帶頭人100余人,培養了一批靠黃果收入完成學業的“黃果大學生”,帶動鄉內勞動力就近就業2300余人次,很多果農已然成為種植黃果的“田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