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合作社的藍莓、櫻桃大賣,金太陽杏、青山巴梨也豐收,到了秋天咱還有板栗,俺們村現在就是四季不斷的‘花果山’?!鄙綎|莒南縣澇坡鎮鬐山村黨支部書記孫運明一臉驕傲地介紹,除了特色水果種植,鬐山村還推出了10處集觀光采摘、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精品民宿。
孫運明口中的合作社,是“鬐山村馬鬐山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發展至今,該合作社已形成了以種植金太陽杏、青紅巴梨等高附加值水果為主導,中草藥種植為支撐的發展新模式。為確保果品規范管理、質量過硬,合作社以競標方式公開鼓勵職業農民以技術、管理入股,吸納12戶社員全程參與果品生產管護,同時優先錄用社員“家門口”工作,實現社員分紅、工資雙增收。合作社在與企業簽訂保底合同的基礎上,根據市場行情,以高于市場平均的價格上門收購,果品收入預計年增收1.2萬元,村集體年可增收3萬余元。
閆蕙蘭 攝
“現在每天到飯店來吃飯的人絡繹不絕,大概有30多桌,過幾天民宿正式營業了,客流量就更大了!”提及合作社帶來的諸多好處,正揮舞著鍋鏟的農家樂老板老崔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樣的農家樂鬐山村還有10余家,都是集觀光采摘、休閑農家樂為一體的民宿,通過發展旅游經濟,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
在澇坡鎮,像鬐山村這樣的合作社有29家。近幾年,澇坡鎮圍繞全面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閑置資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發展服務增收項目等方面,大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斷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東店頭村是遠近文明的葡萄種植大村,但銷路一直打不開。2020年5月,該村成立了月牙河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葡萄大棚40個,種植“鄉韻葡萄”80畝,種植藍寶石等新品種,提高葡萄品質和種類,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共富之路,乘著支部領辦合作社這股東風,東店頭村的葡萄終于走出了澇坡,走進了國內大中型市場。
曹佃雷是東店頭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當地有名的葡萄種植戶,在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里,他帶著村民一起干、一起賺,是幫帶責任人,也是負責人。他把自己的葡萄大棚作為責任區、試驗田,向渴求致富的村民講解實用技能、分享致富經驗。
“合作社幫我們注冊了商標,不光讓我們村的葡萄‘種得好’,更讓葡萄‘賣得好’‘叫得響’?!辈艿枥渍f,現在合作社用什么苗子、施什么肥,周圍的老百姓都跟著學,“抱團”發展讓村民受益匪淺,如今村民收入比往年多了不少。不止于此,投入成本降了、土地利用率升了。曹佃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葡萄連片管理后,每畝地能節約30%以上的投入成本,土地利用率提升了10%以上,也規避了租金拖欠、承包糾紛等潛在矛盾隱患。
針對葡萄需要精細化管理的特點,合作社遵循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采取“反租倒包”發展模式,推行社員分散管理、聯建聯營合作制,按照每畝地15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統一建設高標準大棚,引進優質葡萄品種,并按照每個棚3000元的價格反租給社員進行管理,社員年均增收2萬元,帶動集體增收6萬余元。
支部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契機,澇坡鎮探索形成“黨支部+合作社+產業”“強社帶弱社”發展模式,實現“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增收入、百姓得實惠”,帶領農戶“抱團”發展,“領”出鄉村振興致富路。
本報記者 倪懷成 通訊員 彭震 實習生 徐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