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南省濮陽縣白堽鄉后孫密城村孫健初先生故居館內,每天前來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這里已成為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1897年生于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白堽鄉后孫密城村的孫健初,是第一個跨越祁連山的中國地質學家,探明并開發了玉門油礦,建成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是中國石油地質的奠基人。孫健初故居紀念館于2018年5月26日建成,2022年5月被中國科協、教育部等7部委認定為國家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2023年6月,被評為河南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開館以來,已接待國內外游客近18萬人,其中接待青少年學生、石油界職工10萬人次以上,成為冀魯豫地區獨具特色的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科學文化傳播基地。
孫健初故居紀念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孫健初的精神事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白堽鄉人。白堽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本土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和傳承歷史淵源和當代價值,從陣地建設、文明鄉風、服務群眾等方面入手,樹立鄉村文化自信,用文化傳承發展,以文化凝聚力量。
后孫密城村文化墻繪
向內挖潛,陣地建設不斷加強。戈壁尋夢、玉門油田、先生教書、做草編的爺爺……走進白堽鄉后孫密城村,可以看到干凈整潔的村道兩旁墻繪,充滿了石油記憶和書香氣息。再往里走就是孫建初故居紀念館。紀念館以圖、文、音頻、視頻和實物展示等形式,展現孫健初勇于探索、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館外還修建了耕讀主題憩園、鄉村大舞臺、健身小場地等。
以文育人,村民素質不斷提升。后孫密城村現有213戶、760人。建村以來,“知識改變命運”這一觀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村民心中。村里歷年來培養了2名院士、5名博士、9名碩士和70余名大學生。孫健初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后孫密城村的黨員干部,也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后孫密城村大力開展“美化庭院+庭院經濟”活動,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雜草叢生、坑洼不平的空閑地變成了“蔬果飄香、綠色滿園”的生態園,新植樹4000余棵。小村莊先后被評為白堽鄉人居環境先進村、市級森林特色小鎮。
培育鄉風,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白堽鄉以孫建初故居紀念館為平臺,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白堽鄉聯合市科協在每年的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和孫健初誕辰日,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教工作;鄉團委創新開設了“青少年思政教育第一課”,組織青年志愿者、中小學生實地感受科學家精神。同時,后孫密城村精心打造“農村書屋”“文化驛站”等,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白堽鄉將持續深挖鄉村優秀文化的內涵,依托孫健初故居紀念館播撒更多科學文化的種子,讓文化精神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揚孫健初科學家精神,持續做好民生實事,深化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讓大家共享發展成果,共赴美好生活。”后孫密城村書記孫獻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