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多舉措抓實抓好到村任職選調生國情調研工作。
突出建章立制
設立結對幫帶機制。確保每名到村任職選調生都有1名縣級領導干部、1名鄉鎮領導干部、1名村干部結對幫帶,并明確要求結對幫帶的縣鄉村三級領導干部特別是縣級領導干部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定期聯系指導等方式對結對選調生國情調研工作給予全程指導,為選調生扎實開展國情調研提供有力支持。
設立教育培訓機制。把到村任職選調生的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和公務員培訓計劃,建立“錄用初任培訓+到村任職崗前培訓+日常在崗培訓”三位一體培訓體系,把國情調研作為教育培訓的基礎性內容,幫助選調生練好國情調研“基本功”,切實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設立督導考核機制。建立定期談心談話制度,縣級黨委組織部門、鄉鎮黨委定期對轄區內全部到村任職選調生開展談心談話,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并指導選調生做好國情調研。同時,把國情調研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與到村任職期滿專項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先評優、選拔培養的重要依據,正向激勵引導選調生高質量開展國情調研。
注重搭建平臺
搭建定期交流平臺。推動各地搭建常態化交流指導平臺,助力到村任職選調生圍繞國情調研工作,互相學習借鑒,實現共同進步,如柳州市開展選調生國情調研“擂臺比武”大賽,組織到村任職選調生以“PPT展演+現場答辯”的方式“曬”國情調研成果;北海市開展啟航讀書會、“珠鄉英才講堂”等活動,組織到村任職選調生分享調研成果;桂林興安縣開展每日一問、每周研讀、每月讀書會的“日周月”活動集中收集展示選調生調研成果。
搭建專題調研平臺。采取市縣組織部門會同各有關部門,圍繞鄉村振興、農村治理、基層黨建等中心任務發布指導選題,到村任職選調生個人或由選調生按照地域遠近、專業互補等原則結成調研小組自主領題的方式,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如百色市組織開展了“傳承文秀品質 助力百色發展”選調生調研活動,組織全市到村任職選調生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為百色高質量發展獻言獻策。三江侗族自治縣聚焦當地傳統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組織選調生深入調研侗族群眾的文化,取得較好成效。
強化結果運用
開展評選樹優。指導市縣黨委組織部門組織專家學者、領導干部作為評委對本地選調生國情調研報告進行評選,對優秀的國情調研報告頒發證書并通報表揚,對存在冒用他人調研成果、抄襲等行為的,及時進行批評教育,督促改正。
推動成果轉化。將優秀的國情調研報告集結成冊,以市縣黨委組織部門名義呈送當地黨委政府有關領導及相關單位參閱,推動選調生調研成果轉化為黨委政府重大決策和各單位制定具體舉措的參考依據。如梧州市積極采納調研成果,成功助推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列入全國第一批清潔生產創新試點工業園區,寫好寫實了國情調研的“后半篇文章”。
實行跟蹤培養。指導各地通過國情調研報告分析篩選出綜合素質好、調研能力強的選調生,列入優秀年輕干部庫進行重點跟蹤培養,有針對性制定培養計劃,明確培養方向,并在到村任職期滿后注重推薦到市縣黨委政府重要部門或者到上級機關跟班學習,讓他們進一步得到砥礪鍛煉,不斷成長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