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陰雨天氣較多,大家在種植時注意根須收攏向下,埋在10公分以下的土壤里,以免根須上浮,被雨水浸泡導致竹苗成活率不高……”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金寶鄉大水田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科技特派員、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鄧蔭偉正在指導種植戶開展麻竹種植。
今年以來,陽朔縣將黨建工作與服務“三農”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組織、重培訓、創服務,激活閑置院落空間及資產資源,鼓勵和引導群眾將庭院方寸地變為致富聚寶盆,激活基層“庭院經濟”,“紅色引擎”助力鄉村振興釋放“大能量”。
加強組織建設,把庭院經濟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來抓,通過黨委發動、支部推動、書記帶頭、駐村工作隊配合,結合舊房拆除復墾復綠,開展庭院環境整治,積極探索“一庭一景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堅持力量下沉、技術前移,挖掘“土專家”“田秀才”進行技術指導,不斷提升人才技能和本土專家本領。創新服務機制,增加服務供給,支持“家庭式”手工作坊、特色種植養殖等,為“庭院經濟”發展提供完善的服務體系,促進庭院經濟與鄉村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文明鄉風培育實現有機統一。
以庭院為載體召開書記講壇、黨建例會、圍庭夜談等活動,加強中央一號文件、農業產業獎補方案等政策解讀與宣傳引導,實施政策支持和引領,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振農戶發展信心。邀請黨員干部、專家教授、科技特派員等先鋒力量,通過“課堂教學+實地教學”“本地教學+異地教學”方式相結合,開展科學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培訓。從選苗、種植到撫育管理,實行全程跟蹤指導服務機制,有效解決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通過微信、QQ組建“技術交流群”,線上傳技術、曬成效、揚典型,激發農戶干事創業熱情。截至目前,已進行實用技術培訓124次,到村(居)委開展產業技術指導324次,開展“異地教學”65次,培育新農技人才415名,麻竹、食用菌、脆密金桔、老樹柚、花卉苗木等庭院經濟產業超3000畝,桂花糕、酸棗糕、仙人豆腐、紅糖糍粑等庭院美食實現百萬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