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工作是著眼干部隊伍長遠發展實施的一項戰略舉措。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相關部署要求,加大選調力度,堅持精準派、用心幫、悉心育、重實效,扎實做好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
精準選派,搭建干事平臺
建立與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及各區委溝通協調機制,統籌做好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圍繞中心任務布局。根據鄉村振興任務需要,將選調生向重點任務村傾斜,實現對598個經濟薄弱村全覆蓋、15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全輻射。圍繞城市副中心建設需求,從全市統籌轉任75名選調生予以專項支持,安排規劃建設、財政金融等領域市級機關選調生到通州區建設發展一線貢獻力量。著眼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選派科技、經信等專業選調生到工作前沿,為“三城一區”建設補充有生力量。
根據業務專長定崗。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選派文史、黨建專業選調生到中央組織部確定的紅色試點村工作;安排規劃、建筑專業干部參與民宿開發、古村落保護;組織農學、經濟領域選調生到農業大區、重點鄉村,推動發展特色農業。選調生到村努力將專業所長對接發展所需,在火熱實踐中施展才華,形成了有針對性的一批國情調研報告,為首都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借助組團優勢發力。根據區域功能定位,統籌各級各類到村力量,注重專業搭配、來源互補,以區為單位建立溝通交流平臺,實現選調生智力資源在區內有效聚合,幫扶合力疊加放大。對重點村實行“常駐式”選派,實現接續奮斗、久久為功,連續六年安排選調生到平谷區大桃種植村任職,有效助力當地“大桃經濟”高質量發展。
悉心培育,促進履職盡責
制定《選調生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若干措施》《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補助資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等政策,為選調生在村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全周期教育培訓。將選調生培訓納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納入黨校主體班次,通盤研究、周密安排。推薦選調生代表參加中央組織部舉辦的能力建設主題培訓班和社會治理主題研修班。健全到村任職培訓體系,到村前舉辦初任培訓班,提升能力水平、部署工作任務;到村一年后召開工作推進會,分享經驗、傳授方法;在村期間,采取現場教學、集中研討等方式開展專題培訓,解答疑惑、推動工作,以高質量、高頻次培訓促進選調生高質效履職。
全過程幫助指導。建立“1+1”傳幫帶機制,由選調單位1名思想好、作風正、經驗豐富的處級干部和1名任職村黨組織書記作為選調生的共同幫帶責任人,定期談心談話,幫助熟悉情況、融入基層。足額配套補助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選調生利用國情調研資金開展深入調研、購買學術書籍,利用服務群眾經費為村民購買農用物資、舉辦文體活動,得到群眾一致好評。
全方面熱情關心。建立市、區、街鄉、村聯動關心關愛機制,明確管理職責,指定專人負責,通過調研看望、座談交流、電話溝通等形式,及時掌握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各區充分利用到村任職專項補助資金,在交通食宿等方面給予有力保障,確保選調生在村踏實鍛煉、安心工作。
從嚴管理,提高蹲苗成效
堅持從嚴要求、從嚴管理,確保選調生健康成長。
明確紀律要求。通過教育培訓、工作部署,明確選調生在村任務清單和工作要求,教育引導到村任職選調生摒棄優越感,克服“鍍金”思想,嚴守紀律規矩,嚴格依法辦事,認真履職盡責,努力在基層做出一番事業。
追蹤日常表現。建立選調生成長檔案,“一人一冊”記錄參加培訓、工作調研等“活情況”。健全自管自治體系,明確全班負責人和各區、各街鄉聯絡員,將每名選調生納入組織管理網絡,定期提交思想工作小結,開展業務研討。
健全考核體系。加強平時考核、年度考核、期滿考核,壓實選調單位和所在區的工作責任,實現信息共享,注重在田間地頭、鄉語口碑中全方位了解其表現。將考核結果作為選調生培養使用的重要參考,對表現突出的及時使用或納入優秀年輕干部人才庫。近五年,共有700余名選調生通過遴選進入中央或市級機關工作,2021年鄉鎮換屆中7名到村任職過的選調生提拔任鄉鎮班子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