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事由村干部代辦,不用來回跑,真是太方便了。”提起“民事村辦”,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木耳鎮博峪村村民張全海贊不絕口。
甘南州積極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工作新機制,大力推行村級黨組織“民事村辦”,推動服務重心下移、服務資源下沉。2022年,全州村級黨組織共開展“民事村辦”服務事項2.3萬件。甘南州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通過建好服務平臺,統籌服務資源,豐富服務事項,創新服務模式,做到問題在基層解決、民心在基層凝聚、黨旗在基層飄揚,全力將“民事村辦”打造成全省示范的“民心黨建”品牌。
變“被動辦”為“主動辦”
午飯時間剛過,迭部縣旺藏鎮旺藏村書記如秀和黨員加達帶著修剪果樹的工具趕往村民佳佳的果園。“咱們要快點,今天一定要幫佳佳阿媽修剪完3畝果園。”如秀說。
旺藏村是迭部縣“黨組織+人才+產業”重要示范基地,“家家種蘋果、戶戶有果園”,蘋果產業是群眾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青壯年外出務工,村里有20余戶的果園無法料理。為此,村黨支部依托“民事村辦”機制,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施肥、澆水、拉枝、疏花疏果、套袋、病蟲防治、采摘、銷售全過程提供服務。
今年59歲的佳佳,就是黨員志愿服務隊幫助的對象之一。“兒子和孫子長年在外打工,家里的果園多虧村書記帶著黨員干部們幫忙打理。”佳佳說。
黨員服務志愿隊僅僅是甘南州保障“民事村辦”服務機制有效落實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甘南構建了以縣市政務服務中心為龍頭、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為中樞、農牧村便民服務站為窗口、組社“民事村辦”聯絡點為基礎的“四級服務網絡”,推動服務窗口前移,服務事項下移。
甘南州級層面,結合相關部門職能特點和群眾需求,明確民政、農業農村等14個部門44項服務和鄉鎮、村組10項責任。縣市直部門與村級黨組織逐一簽訂“民事村辦”服務承諾書,推動縣市直部門服務下沉、資源傾斜、活動共辦,實現供需服務“清單化”、服務群眾“精準化”。
變“多次辦”為“一次辦”
“自推行‘民事村辦’以來,村上的工作越來越順暢,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村民對村‘兩委’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也越來越高了。”合作市卡加曼鄉新集村村書記道吉仁青說。
甘南州將鄉鎮“五辦四中心一大隊”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統一納入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農牧村便民服務站集中辦理,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2022年,甘南州投資1600萬元,改造提升農牧村(社區)活動陣地31個。村級活動陣地逐步成為功能“用心”、治理“連心”、服務“貼心”的黨群服務“主陣地”。同時,積極推行“民事直說”和“逢三說事”制度,將每月3日作為農牧村群眾固定說事日,及時收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逐件銷號辦理,確保群眾需求件件有人辦、事事有回音。
變“群眾自己跑”為“圍著群眾轉”
“我今天要去縣農行償還貸款,應該提供什么資料?”1月30日,村民李曬外草打電話向卓尼縣木耳鎮博峪村村干部蒙才絨布詢問。“你在家里等著,我馬上到,陪你去辦。”蒙才絨布開著車,載著李曬外草到縣農行提交相關資料、辦理還款手續。
據介紹,甘南州各縣市直部門、鄉鎮、村組以農牧村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推行日常服務、代理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陪辦服務“五服務”模式,扎實開展政策宣講、政務便民、生產提質、衛生健康、法律援助、就業培訓、應急保障、文化惠民“八項服務”內容,每村確定“民事代辦員”“民事收集員”“民事陪辦員”各2名,針對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定期上門開展關愛服務活動,確保群眾辦事“隨時有人管,來了有人辦,辦了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