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大江村堅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苦干巧干,重點念好“強、驅、育”三字經,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跑出大江“加速度”。
茶城貢紅、茶城春綠
搭建傳統產業發展骨架,突出“強”字。大江村以恭城“百億油茶產業”發展戰略為契機,立足第二批“茶韻瑤香”田園綜合體,牽頭引進智慧鄉村(廣州)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黃泥界茶園打造一套集水肥、病蟲害防治一體化的數字管理平臺,實施茶園全過程科學化、精細化、高效化管護,用現代化的數字技術推動茶樹品種迭代升級,使茶葉整體產量增加20%,做大做強恭城傳統茶葉品牌。充分發揮桂林茶葉研究所科技特派員“科技”作用,創新成立油茶研究開發中心,構建“科技特派員+專業合作社+公司”的科產融合新生態,促進具有大江村特色的精品濃縮油茶、黃泥界紅茶、銀甸烏龍茶研究成果加速轉化。同時,村集體牽頭成立農業發展公司,與合作社簽署“訂單式”銷售協議,并同專業展銷公司、電商平臺、研學機構展開深度合作,采取“線上+線下”、“點對點”、“消費幫扶”等路徑拓展銷售空間,暢通銷售渠道,推動大江精品茶葉(油茶)走出瑤山走俏全國。
原駐村第一書記曹武君和村民一起查看蜂箱產蜜情況
食用菌赤松茸種植現場
深挖優勢產業發展潛能,突出“驅”字。大江村花蜜資源豐富,養蜂歷史悠久,但自養中蜂產業規模小、品類少、價格低。為破解這一難題,駐村工作組積極對接桂林市養蜂站,邀請養蜂專家為養殖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規劃巢蜜、鴨腳木蜜等新品類,樹立產品精準、特色鮮明的源生態蜜品牌形象。同時,采取政策幫扶、貸款貼息等形式,鼓勵村民群眾大力發展土蜂養殖,激活優勢產業發展潛力,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格局。目前,全村共養殖土蜂2000余箱,年產蜂蜜8000多斤,年產值近100萬元。圍繞“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引進優良高產品種、先進栽培技術和科學管理方式,并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大力引導當地社員參與羅漢果種植項目,并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解決產業發展后顧之憂,進一步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
強健空白產業發展引擎,突出“育”字。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大江村以林下食用菌種植為突破口,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助推鄉村振興。同時,積極爭取產業發展捐贈資金,拓寬社會資金來源渠道,助力大江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著手引進“外援”,運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方式,建立10畝左右的仿野生林下赤松茸種植基地,實行統一品種、統一原料、統一管理、統一技術“四統一” 管理體系,示范帶動農戶種植赤松茸,實現農林資源優勢互補,助村民“林下掘金”。未來大江村將以“一村一品一特”建設目標為宗旨,構筑起以赤松茸新興產業發展為核心,以香菇、木耳、靈芝等為根基的食用菌生產共同發展體,推動發展食用菌深加工,加快從一產業到二產業進階發展,再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步伐讓產業立起來、品牌響起來、荷包鼓起來、鄉村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