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京津青”三省市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培育啟動儀式青海會場在西寧市舉行。力爭5年為青海培育一批“頭雁”隊伍,帶動該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夯實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基礎。
青海省此次啟動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原則上每年為每個縣(市)培育10名“頭雁”。今年為確保培育項目取得成效,積累經驗,培育約150名“頭雁”。據了解,培育將針對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帶頭人,采取累計一個月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和一名導師創業指導的“四個一”培育模式,對帶頭人開展為期1年的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
中國農業大學和青海師范大學兩所高校被確定為培育機構,其中,中國農業大學負責50人示范培訓,青海師范大學負責100人省內培訓。兩所大學共同建立青海省“頭雁”培育專項師資庫,邀請校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作為授課教師。同時,建立互聯網虛擬教研室,定期開展教研,讓學員“有的學、用得上”。此外,兩所高校還將組織各自在校大學生組成青海省鄉村產業振興“雛雁”實踐團,前往學員所在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調研。
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方案》,提出用5年時間培育一支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帶動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夯實鄉村產業振興人才基礎。北京市、天津市、青海省三省市首批啟動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