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威海環翠區以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干部隊伍為目標,全面推行村干部專業化管理,分類打造5處村級“賦能實踐站”,創新模式多維度為村“兩委”干部“加油充電”。目前,共開展政策理論培訓37次、紅色教育24次、實地觀摩11次。
塑造“1+3+7”培訓體系。堅持政治性和實用性相結合,制定專業化培訓計劃。“1”即每個“賦能實踐站”明確1個專業化培訓方向,比如貝草夼村培訓方向是美麗鄉村旅游,王家疃村培訓方向是民宿管理和文創產品打造;“3”即理想信念教育、業務能力培訓、知識技能鍛煉三大板塊;“7”即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備力量培養與儲備等七大主題,讓培訓內容管用實用。
創新“沉浸式”體驗培訓模式。堅持課堂授課和實地觀摩相結合,打造“云學堂”和“鄉村振興大講堂”品牌,提供實踐崗位體驗鍛煉,由村黨支部書記、行業能人、企業家擔任實踐導師,傳授實戰經驗;邀請黨校、山東大學等高校專家學者擔任理論導師,提升理論水平。深挖紅色資源、產業資源,打造地下交通站紀念館、“田園會客廳”旅游綜合體、“一分地”體驗等20余種互動模塊,通過情景式教學激發學員積極性。
建立跟蹤問效機制。堅持培訓考核、心得交流和教學反饋相結合,由鎮街派專人跟班管理,對村干部到課率、課堂表現等實時記錄,結果直接反饋至市區兩級組織部門。每期教學結束后,開展村干部“擂臺比武”活動,鞏固教學內容,確保訓后有思考有提升。同時下發調查問卷,對教學內容、師資力量等進行調研,用系統數據為精準培訓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