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臨湘市江南鎮長江村位于長江南岸,村民世代以捕魚為生。靠著江心洲上萬畝的蘆葦資源,村級集體經濟每年營收約200萬元,江心洲因此被村民稱為“小金庫”。
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2018年起,全面禁止江心洲上的生產經營活動,長江村村民從此離船上岸,8000畝江心洲蘆葦場也被關停。對于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的長江村村民來說,要從土地里討生活,一時不知所措。村民孫本才說:“禁令下發后,蘆葦不能割,財路也就沒有了。”
村民們的疑惑,村書記陳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一步路到底怎么走?他走訪入戶,聽取黨員、群眾建議。在專業人員幫助下,最后大伙將目光投向了發展油菜,以賞花帶動鄉村旅游。
長江村有30余公里的江灘,每年都有散客來這里觀光,只是形不成規模。村里通過土地流轉,規劃出2000畝油菜地,籌措資金改善基礎設施。2019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油菜花節,一個月時間,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萬人以上,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出售農副產品,腰包漸漸鼓了起來。如今,油菜花節已舉辦三屆,吸引游客近百萬人,油菜花成了長江村的“金色名片”。
然而,油菜花花期短,前后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怎樣才能讓群眾有持續穩定的收益呢?新的問題又擺在了陳搏等村干部面前。一次,陳搏在村里了解農家樂經營情況,村民趙建元向他介紹了種植西瓜的經歷。
“我這西瓜可不簡單!”原來,老趙2000年就到溫州種植大棚西瓜,憑借嫻熟的技術,2016年他回到家鄉發展西瓜產業,并結合土質和氣候,優化種植方案,所產西瓜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好,4畝地帶來了近10萬元的收益。
聽完老趙的話,陳搏趕忙問道:“趙叔,你有這么好的技術,能不能帶著大家一起種瓜。”趙建元當即答應:“都是鄉里鄉親的,我怎么會不愿意大家和我一起發財呢?”如今,村里已有20多的農戶種植大棚西瓜。
隨后,陳搏在村里又發現了幾個致富能手:屈從新會養甲魚,孫少文龍蝦養得好,孫少林養魚有一手……村里把這些能人請到村部,希望他們發揮各自特長,帶領大家奔富路。在能人示范帶動下,近50戶農戶加入到養殖大軍中。
“農家小院齊規劃,有廚有廁有農房;屋前花草連村路,屋后花海到江邊……”說起村里短短三年的變化,陳搏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