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立足牛羊產業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按照千家萬戶分散養殖與集中規模養殖相結合的方式,從政策扶持、企業帶動、鏈條延伸、飼草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抓規模、提品質、增效益,有力有效助推了脫貧攻堅工作。
堅持種養結合,在相互促進上下功夫。大力實施“全膜玉米產業扶貧”工程,年均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形成了“三條主線五大片區”為主的旱作農業示范推廣布局。同時,全面推廣糧改飼全貯玉米適用技術,共計投入各類資金7800萬元,購置各類機械設備880臺套,采用收割、揉絲、粉碎、打包全過程機械化作業,大力提升了玉米種植效益,有效解決了優質飼草不足的問題,降低了養殖成本。
創新扶持措施,在注入發展活力上下功夫。通過推動建設暖棚圈舍、改良肉羊品質、發展規模養殖、打造“東鄉貢羊”“東鄉手抓”品牌、借助電商銷售平臺等方式,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今年以“一戶一策”為導向,創新實施了“155”到戶產業培育增收扶持工程,對1.3萬戶未脫貧戶發放扶持資金2.6億元;對2014年—2017年已脫貧戶按每戶0.5萬元的標準,實施了以獎代補到戶增收工程,落實資金2228.5萬元,重點扶持發展牛羊養殖產業。
發揮帶動效應,在增強發展能力上下功夫。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主動對接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使得貧困戶有了持續穩定的收益和發展。特別是引進成立的伊東羊業,項目一期計劃投資1.5億元,流轉土地300畝,建設年存欄5萬只良種肉羊繁育基地,實現帶動合作社10個、貧困戶1000多戶。
破解融資瓶頸,在激發內生動力上下功夫。近五年來,累計整合扶貧資金、項目資金、中石化幫扶資金、廈門援建資金等6.6億元,重點用于新建暖棚圈舍、養殖技術培訓等方面。2018年整合資金1.34億元,扶持159個貧困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組建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91家,按照“政府扶持、企業注資、群眾入股”的模式,帶動貧困戶8400戶、3.7萬人。同時,積極對接金融機構,發放精準扶貧貸款近9億元,重點扶持發展養殖業。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籌資和融資,進一步激發和調動了群眾發展牛羊富民產業的內生動力,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