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金秋九月,我踏上了前往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金馬鎮新壩村到村任職的旅程,作為一位初出茅廬的選調生,我懷揣著對農村的熱忱與未來的憧憬,決心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揮灑青春的汗水。初抵新壩,眼前滿目的翠綠與村民們的淳樸笑容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卷,我的內心既激動又忐忑。我深知,要想在這片熱土上扎根成長,就必須探索出一條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讓鄉親們受益的道路。
譚招弟(右)直播助農。楊炫睫 攝
2023年12月,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參觀蔬菜大棚,在這里我見到了品種繁多、顏色鮮艷的蔬菜,也見識了農戶們辛勤耕作的場景,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堅持。但村書記跟我說,“小譚啊,我們這里大棚看著規模大,但很多都是散戶,有的銷量看運氣,搞不好就得虧本,很多菜都爛在地里,外面的人想買買不到,里面的人想賣賣不出去。”在一次次的走訪中,也聽到了村里的農戶們對于蔬菜滯銷的無奈嘆息。那一刻,我的心中萌生了一個念頭——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這些淳樸的農民做些什么。
經過對村里大棚蔬菜產銷情況的深入調研,我發現這里的蔬菜品質上乘,卻因缺乏有效的組織、宣傳和銷售渠道而難以走出鄉村。于是,我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直播帶貨這一新興營銷模式引入村里,為農戶們打開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在征得村書記及“兩委”班子的支持與同意后,我們迅速召開了院壩會,然而,我的想法并未立即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有人質疑這是不務正業,有人擔憂效果難以保證,但我堅信,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夠找到破局之策,為村里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第一次直播,對于內向的我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面對著空蕩蕩的直播間和寥寥無幾的觀眾,事先準備好的臺詞在腦海中一片空白,只會機械地重復著“我們的蔬菜品質上乘,歡迎大家購買”。那一刻,我仿佛聽見了自己內心的吶喊:“快說啊,快把你的熱情傳遞給每一個人!”直播的結果可想而知,銷售額為零的后臺記錄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我最初的熱情。但我沒有放棄,而是開始了漫長的“求學之路”。
2024年初冬,在請教了多位具有豐富直播經驗的同學并經歷不間斷的視頻拍攝與“脫敏”練習后,我終于鼓起勇氣將直播間搬到了蔬菜大棚內。在這里,我耐心地介紹著每一種蔬菜的生長過程、營養價值,還邀請了農戶們參與直播,用最直觀的方式展示農產品的品質與魅力。這一次,直播間的氛圍變得生動有趣起來。直播結束后,收到的訂單如雪花般飛來,那一刻,我知道我們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一戰”告捷后,我并未停下腳步。新壩村不僅有優質的蔬菜,還有美麗的鮮花。我開始嘗試不同的直播形式和內容,將新壩村豐富的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更加堅定了作為一名到村任職選調生的責任與使命。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與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