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驀然回首,我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秦樓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助理已經18個月了。從前那個一身“書生氣”的莽撞少年,已經變成了兩腳“泥土香”的穩重基層人。在人生最好的時節里,我在皖北大地向下扎根,拔節生長。
陳九龍(右)入戶走訪。(秦樓村村委會供圖)
記得剛到秦樓村的那一天,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剛到村口,村黨總支書記秦望飛向我介紹:“這邊是我們今年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那邊是我們的生態園……”他的熱情介紹,消解了我的緊張情緒,也讓我意識到,鄉村這本未涉獵過的“課本”里,有太多我不知道的知識,學透它必須下足“硬功夫”。
為了盡早融入秦樓村,我制定了每天認識20位村民的計劃。到村第二天,我便開始了自己的走村入戶之旅。入戶第一家,是兩半秦莊自然村的秦峰大叔家,秦大叔熱情地邀請我進屋,他并不“嫌棄”青澀的我,我們從土地流轉承包聊到農村地區彩禮問題再聊到孩子教育問題,半個多小時的交流,讓我看見了鄉村真實的一角。
在不斷地走訪調研中,我對秦樓村的村情民生、產業發展等有了初步了解。而在村“兩委”干部手把手地教授下,我很快從整理材料“出師”,參與到村里的各項活動中,從開展秸稈禁燒到組織校園應急演練,從參與危房改造到組織開展文化節……一項項工作的“歷練”,讓我越來越游刃有余,村民們對我也越來越信任。如今,當我騎著小電驢穿梭在鄉間小路,經常會被村民拉著問政策、嘮家常。
回望在秦樓村的18個月,我雖然沒有做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在線申報助農補貼、送低保等這些“小事”,不僅讓我走進了村民的心里,更讓我明白踏實與勤勉、擔當與責任才是基層工作者最閃亮的勛章。未來,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