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陽與村民采摘菌菇
天下誰人不識“菌”——這是山東省章丘市文祖街道王黑村三生萬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宣傳標語。“三生萬物”是90后聶陽、張金、劉書程3位碩士的創業項目。接受記者采訪時,“樂天派”的聶陽始終在笑,笑稱自己是“蘑菇匠”,笑著說“要用工匠精神種最好的蘑菇,帶鄉親致富”,笑著介紹他們當“新農人”的過程:2016年,碩士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2018年,來到農村創辦“三生萬物”。
從小在農村長大,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讀的是食用菌專業……“對鄉村有情懷,有農業技術,有創業熱情,我們感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聶陽說,當初他們三人一拍即合,決定“將專業變產業”,在農村創下一片“青春田”。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食用菌作為“短、平、快”的農產品,是全國各地產業發展的首選。讀研時,聶陽與導師一起培育了優質高產的新菌種,又成功培育出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的新品種,掌握著幾十種珍稀食用菌栽培技術。這些所學所研所得,成了他們創業的原動力。2021年,章丘文祖街道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將“三生萬物”項目引進到王黑村。
對王黑村的村民來說,這3位年輕碩士為鄉村增添了活力,帶來了希望與興旺。聶陽團隊研發的赤松茸,從頭一年9月份播種、11月份開始出菇,到第二年5月份,可采收三茬。傳統的蘑菇種植,要么資金門檻高,要么耗時耗力,而聶陽團隊將農村隨處可見的秸稈利用起來,變廢為寶,讓秸稈上育出了大蘑菇。“我們采用顛覆性的開放式的種植,在樹林里面利用秸稈,3斤秸稈就變成1斤蘑菇,整個種植過程也非常簡單,村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成,種下去兩個月就能見到蘑菇,就能見到回頭錢。”聶陽說,整個采摘期,一畝地能夠采收4000斤到6000斤的赤松茸,一畝地的產值達到2萬到3萬元。
把所學變成事業,聶陽說自己“非常幸運”。而“幸運”兩字背后,是團隊幾年如一日的堅持。聶陽和小伙伴還有一個身份:科技特派員。每年初秋,是赤松茸種植季,也是羊肚菌種植前的土壤改良關鍵時刻,更是他們忙到腳不沾地的日子。他們要到全國各地指導農戶種植,從育種到栽培,從技術推廣到產品銷售。
“讓食用菌種植技術造福更多群眾,是我們另一個目標。”劉書程說。這些年他們到過新疆、云南等地區做科技指導,通過“線下+線上”模式,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我們要做好技術服務,發揮線上培訓的優勢,讓更多的老百姓真正接觸到技術。”目前,他們已將技術推廣到全國26個省份,培訓600多名技術人員,推廣種植8000多畝,總產值達2億元,累計帶動3000余戶實現了脫貧致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稱贊他們的舉動:“林下赤茸,增收富農。”
去年,聶陽和伙伴獲得了農民高級農藝師稱號。他們正在用自己的匠心和專業,賦能充滿希望的鄉村。“我們所選擇的品種,我們的經營模式等,都充分發揮了人才在產業振興中應有的作用。”聶陽說。
創業之初,聶陽給公司取名為“三生萬物”。“‘三生’有兩層意思,一是代表我們創業的三兄弟,二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代表著一種生生不息,無限繁衍,無限發展。”聶陽說,希望優質的食用菌每一根菌絲都可以無限繁殖下去,做成產業,推廣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