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省扶貧辦獲悉,為確保已實現脫貧退出的縣(市、區)、鄉鎮和行政村(以下簡稱“已退出貧困地區”)鞏固脫貧成果,已脫貧群眾實現穩定脫貧,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下發了《貴州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有效防止邊脫貧、邊返貧,進一步提升脫貧質量。
《指導意見》明確目標任務,到2020年,實現已退出貧困地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確保特色主導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村,30戶以上的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貧困村全部通動力電,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貧困村達到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義務教育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鞏固完善“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基本養老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已脫貧人口內生動力持續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指導意見》明確六大工作重點:一是打好精準脫貧基礎性工作鞏固提升戰,對2018年余下貧困人口進行認真核對,針對其致貧原因,繼續明確幫扶責任人,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重點幫扶。達到脫貧標準的,嚴格按照精準脫貧退出程序要求實現脫貧退出,確保脫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開展已脫貧人口分類管理,開展非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和返貧人口動態管理,建立健全脫貧成效監測和返貧預警機制。二是打好產業和就業扶貧鞏固提升戰,把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重要措施,堅持產業革命不松勁,全面落實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并貫穿脫貧攻堅始終。三是打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硬仗,繼續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六個堅持”和“五個三”綜合配套政策,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從搬遷建設向后續脫貧發展和社會融入管理的全面落實轉變。全面落實“1+7”系列政策措施,促進搬遷群眾盡快融入安置地的生產生活,全面提升搬遷成效。四是打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戰,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提升計劃,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能力。五是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鞏固提升戰,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18-2020年),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動員各方力量,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不斷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六是打好基層組織建設鞏固提升戰,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強基層干部脫貧攻堅培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在攻堅期內,省、市、縣駐村工作隊伍不撤、幫扶關系不變、幫扶力量不減。
《指導意見》還明確工作保障,攻堅期內,已退出貧困地區要按照“力度不減、政策不變、責任不松”的原則,持續做好鞏固脫貧提升工作保障。加強組織領導,要層層明確目標任務,逐級壓實責任,逐步縮小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的差異化扶持,最大限度防止擴大“懸崖效應”。加強正向激勵,已退出縣(市、區)要建立健全穩定的扶貧投入機制,在攻堅期內,原有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脫貧攻堅政策繼續保持不變。加強責任落實,繼續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黨委政府一把手負責制,退出縣繼續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雙組長”,繼續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立鞏固脫貧提升長效機制,確保脫貧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