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時期,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要求,扶貧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眾一起干,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駐村一年多來,我深切感受到,必須要用持之以恒的細心、耐心、真心才能換取群眾的樂意、滿意,把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相銜接落到實處。
要有明察秋毫的細心。駐村工作直面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一種傳統變成擺在工作隊員面前的實際任務。村民是如何衡量駐村工作干得好不好的?在一件件具體的事情上見真章!有群眾在閑聊時向我們反映進村路上一處險峻位置出現了路基流失、塌陷問題,存在安全隱患。對此,我們沒有忽略,協同村“兩委”成員立馬響應,第一時間向后援單位爭取支持,仔細勘察、高質量修繕。群眾的安全感得到保障,在群眾心目中黨和政府就是值得信任的,我們的細心體察獲得了群眾的支持。相反,如果我們面對群眾的急難求盼卻顧左右而言他甚至置之不理,必然傷害群眾感情,挫傷黨在農村的根基。
要有滴水穿石的耐心。扶貧扶志,但十年樹木百年方能樹人,群眾是一個個有著不同經歷、認知、個性的鮮活的人,這造就了他們對待事物不同的態度。我們爭取到上級部門拓寬村內道路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是有利于全村群眾生產生活的大好事。然而,當摸底調查、開會討論時,部分群眾卻表示不愿意項目上馬。經過耐心了解情況,原來是因為本村山多地少,擴寬道路占用的土地沒有賠償,部分群眾因此想不通。我們掌握這個情況后,挨家挨戶登門拜訪,同吃一餐飯、同打掃一次家庭衛生、同勞動,逐個了解他們的利益訴求。我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供技能培訓、介紹就業崗位,千方百計增加被占地群眾收入,終于解開了他們的思想疙瘩,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初衷傳達到每個人心田。
要有溫情洋溢的真心。在第一書記、工作隊員遍訪工作中,我們與群眾拉家常、增友誼,掌握村中大事小情、家長里短,做群眾的智囊團和外援隊,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在疫情防控最為嚴峻的時刻,我們村有很多從疫情中高風險點所在地區回鄉過年的外出務工群眾。年關時節,家人渴望團聚,但出于防疫考慮,政策要求這部分群眾需要到縣里集中隔離點進行為期兩周的集中隔離,很有可能大年三十晚上也在隔離點度過。面對這一局面,我們沒有簡單粗暴地宣傳政策,而是將心比心,向群眾講清楚,對疫情傳播的風險任何家庭也不能抱僥幸心理,集中隔離正是為了大家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春節。在設身處地地溝通交流之后,群眾對我們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自覺到隔離點進行了隔離。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我們要用“三心”澆灌初心,用真情換來群眾的樂意、滿意。作為一名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有幸參與到鄉村振興偉大戰略中,更要感恩奮進,砥礪前行,做群眾溫暖的傾聽者、可信的托付者、靠譜的干事者,多以熱心腸暖民心,讓村莊舊貌換新顏,贏得群眾的贊同、贊許、贊嘆,以“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歷史使命感把群眾領到黨和政府身邊來,領到幸福生活中來!
(作者:蘆聰聰,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老干部局派駐凌云縣西秀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