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河南省內黃縣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發揮“頭雁”效應,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形成產業發展新業態,走出致富增收新路子。
建強三支隊伍,鍛造改革“主力軍”。創新“選、育、管、用”機制,以鍛造過硬隊伍助推產業振興。抓好“頭雁賦能”。實施農村黨支部書記“頭雁工程”,開展村級班子屆中分析調研,重點培育100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分片區觀摩評比,赴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建強產業發展“領路人”。抓實“黨員聚能”。實施農村黨員“領跑計劃”,重點培養農村“田秀才”“土專家”及優秀外出務工人員等,帶動黨員、村民積極創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涌現出繁陽街道東長固村產業園區等36個“領跑”項目。抓牢“后備儲能”。實施農村后備力量“儲能行動”,將1200余名返鄉創業帶頭人、種養殖大戶、各類技能人才等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庫,完善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結對幫帶等制度,打造農村青年人才成長新路徑。
集聚資源要素,夯實改革“基礎樁”。堅持圍繞“農”字做文章,讓農村要素“活”起來,讓特色產業強起來。喚醒“沉睡資源”。實施“三資”專項治理行動,全面清查農村集體賬目、資源、資產、債權。打造“三鏈同構”。圍繞市場需求,科學選擇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蔬菜、尖椒、花生、瓜果等特色產業,創建農業知名品牌、名特優農產品品牌等72個,運用農村電商、直播帶貨助銷農產品,推進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加快“融合發展”。充分運用“雙綁”機制,打造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家庭農場137家,形成了內黃樂比樂飲品、安陽雙強豆制品等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資源聯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構建產業發展新業態。
探索多元路徑,“三變”改革結碩果。在先行先試的基礎上,確定項目資源資金入股、村集體自營、土地托管、“小田并大田”四個主攻方向,推動村集體經濟實現新突破。打造資產入股模式。梁莊鎮馮莊村組建“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小米椒深加工聯營企業,實現盈利81萬元,農戶分紅11萬元,村集體經濟收益達57萬元。打造集體經營模式。宋村鄉西溝村打造“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保險”發展模式,村集體流轉耕地500余畝,由農業公司提供種植技術、農資等服務,保險公司提供兜底保障,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余萬元。打造土地托管模式。東莊鎮后寨村集中零散小塊地,由村集體流轉給花生購銷專業合作社,2021年、2022年分別為村集體增收2.68萬元和5.88萬元。打造“小田并大田”模式。后河鎮余莊村創新實施“小田并大田”模式,將全村1800余畝零散土地合成“大塊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至371畝,村集體土地重新整合發包,村集體經濟收入躍升至37萬元。
河南省內黃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