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貴州省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排名歷史同期第一位,甚至突破歷史同期極值,旱情嚴重。全省干部群眾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把旱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小。
銅仁:黨員干部奮戰抗旱一線
連日來,面對防旱抗旱嚴峻形勢,銅仁市迅速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市委多次召開全市抗旱工作專題會,安排部署抗旱救災工作。迅速調度抗旱保糧資金400萬元,用于支持旱情較為嚴重的五個縣(區)做好抗旱保糧工作。各地迅速響應,領導帶頭部署推動,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層層壓實抗旱救災責任:德江縣及時召開抗旱減災工作緊急調度會議,安排部署抗旱救災工作,壓實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工作責任。松桃縣領導干部帶頭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了解村民飲水情況和水稻受災情況。思南縣以村(社區)為單位分片制定抗旱應急處置方案,對鎮村兩級干部實行定崗定位定責。江口縣及時成立2個巡查組,巡回督導抗旱救災工作,推動履行抗旱救災責任。
市委組織部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第一時間印發通知,向全市8447個基層黨組織和15.6萬余名黨員發出緊急號召,推動1692支駐村工作隊迅速就地轉化為“抗旱救災隊”,5116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迅速投入戰斗,積極構建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抗旱救災聯動體系。各地黨委充分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迅速推動力量、資源向抗旱救災一線集結,第一時間將黨旗牢牢插在抗旱救災“最前沿”。思南縣推動全縣400余名黨員干部、800余名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迅速進入“戰斗”狀態,出動應急抗旱車輛80余臺投入抗旱保收工作,集中澆灌面積1000余畝,引導農戶自主澆灌面積4000余畝。德江縣供電局黨組及時組建“黨員服務隊”,累計開展高空高溫帶電作業100余次,全力保障生產生活用電。銅仁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委及時協調利用消防車、灑水車、水窖等資源,保障抽水、運水、蓄水,同時發出倡議書,號召各縣(區)局(分公司)開展“志愿服務黔彩行·齊心抗旱解民憂”主題活動,引導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爭當抗旱救災先鋒。沿河縣及時啟用抗旱應急備用水源22處,投入機動抗旱設備16臺,抗旱管材45300米,解決了上萬人的臨時飲水困難。
沖鋒在前,黨員帶頭解民憂。銅仁市各級黨組織堅持同頻共振,發揮黨組織“主心骨”作用,紛紛成立“突擊隊、搶險隊、服務隊、宣傳隊”,引導黨員干部在抗旱救災中當先鋒、作表率。廣大黨員干部堅持示范帶頭,自覺把抗旱救災一線作為加強黨性錘煉、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主動展開一場場抗旱保收“保衛戰”。碧江區瓦屋鄉由全鄉44名包組干部、39名包片村干部、72名黨小組長帶頭,統籌各村護林員79人、村寨保潔員68人開展旱情排查。萬山區大坪鄉及時組建12個旱情摸排組、16支“黨員先鋒隊”,入戶宣傳5000余次,線上發布旱情信息、防范森林火災等知識200余次,開展農技指導培訓120余場次,提高群眾自主防范意識。印江縣新寨鎮成立21支“黨員抗旱先鋒隊”,為低保特困對象、留守兒童、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上門服務400余次,投入機械設備100臺次,有效解決了特殊群眾的飲水困難問題。
守土有責,干群同心渡難關。銅仁市各級黨組織充分引導群眾發揮主體作用,提升群眾節水意識,開展生產生活自救,形成同向發力、齊心抗旱的濃厚氛圍。玉屏縣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員隊伍,通過到壩區、到村寨、到合作社和田間地頭走訪調研、現場講解、集中授課、示范指導、發放資料等形式,幫助農民及時有效進行田間管護,目前累計進行技術培訓352次,培訓農民1504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000余份,提升群眾生產生活自救能力。松桃縣黃板鎮枹木村自籌資金5000余元,40余人組成抗旱隊伍,使用水泥近3噸、沙石8立方米、鋼筋13根,村民主動投工投勞,加設飲水管道,修建蓄水池和沉沙地,累計鋪設管道400余米,有效保障受旱村民生產生活用水需要。石阡縣成立6個查災核災工作小組,統籌各鄉鎮志愿服務隊深入開展查災核災工作,督促保險機構落實理賠手續。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志愿服務隊為群眾種植的辣椒澆水
遵義:抗旱救災,我們在行動
面對嚴重旱情,遵義市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同時間賽跑、與旱情決戰,用全力推進抗旱救災各項工作。
一輛輛消防車、灑水車行駛在鄉間的小路上,一面面紅色黨旗飄揚在田間地頭,一名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黨員、志愿者奔波在各家各戶。
“鄉親們,水來了,都出來接水了!”8月18日,在正安縣桴焉鎮,送水車不停穿梭于各村組之間,給村民送水。
“還是政府好啊,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我們送來了及時水?!?5歲的低保戶王世明老人說,好多天沒下雨了,井里打不出水,現在,供水車每天兩趟準時送飲用水進村。
“辛苦田書記,這些水夠我吃一段時間了?!庇鄳c縣官倉村大山組村民周英余對著送水的駐村第一書記田申甲感動地說道。
“吳大爺,這次送的水可以吃3天了,3天后我們再來送,如果中途有需要也可以隨時打我電話。”田申甲說道。自8月15日起,官倉村的駐村干部就帶領村里的黨員先鋒隊隊員成立應急送水小分隊,每日分4個時段,固定時間點,按照“歇人不歇車”的方式全天候為當前人畜飲水緊缺的村組送水。
黨群同心的“甘雨露”。受喀斯特地貌影響,地表水流失迅速,要蓄水,就要打井、筑壩、建塘。
“快!這里管道有破損,來兩個人把工具拿過來,其他人一起來抬一下!”赤水市官渡鎮仙鶴村第一書記何濤喊著,村支書和村民們立馬行動起來,齊心協力修補供水管道。面對缺水,黨員干部帶頭,逐一排查供水隱患,搶修壞損供水管道,保障供水暢通。
“手電筒照過來一點,我再檢查下水管接好了沒有。”新蒲新區三渡鎮黨委和雙河村黨支部工作人員,經過6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到了晚上10點,終于接通520余米長的水管管道,全力保障87戶400余人的便捷用水需求。
“安家坪組原有水源已干枯,需要借用文昌村的水?!?月19日,包組干部毛國敏接到安家坪村民組組長電話反映?!拔胰ズ退麄兊娜罕姕贤?,先解決眼前問題?!庇鄳c縣沙堆村駐村第一書記鄢長江帶頭,和支書宋國、駐村隊員白茂源一起趕到了現場。
“面臨干旱,我們愿意把水源分享出來?!痹谯抽L江的勸說下,紅旗村民組的群眾紛紛表示支持。
“解決了臨時飲水問題,心里石頭總算落了下來?!臂抽L江說。不過事情遠沒有結束,他第一時間找到了派出單位,爭取資金,準備新建一口50立方米的水池,這樣就能夠供兩個村民組共同使用,再不用擔心缺水問題。
“此次抗旱,我們村組建了40余人的‘抗旱先鋒隊’,對頭道河水源到野茶壩區全長8公里水溝的雜石、淤泥、枯枝進行清理,把水引到了農田旁,現在群眾接上水管就可以給農作物澆水了?!苯楆柨h青杠塘鎮上灣村第一書記秦浪說到。
“昨天我剛在群眾會上提出,天氣炎熱,由旱地改的水田嚴重缺水,今天就給咱送水來了,你們心里裝著老百姓啊!”正安縣樂儉鎮長興村種糧大戶桂健剛望著水滿田欣喜地說道。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該村有135名群眾主動參與到抗旱工作中來,累計新建水池6個,調水53余次,安裝水管1萬7千余米,實現了農田“灌水”全覆蓋。
“天干無情,人間有愛。15畝的晚熟鮮食玉米,現在正是關鍵時節,好在村干部們及時為我們排憂解難,不然我今年就要絕收了?!蓖╄骺h水壩塘鎮二坪村農戶梁大國激動地說。
目前遵義市已組建黨員先鋒隊1922支,25429名黨員志愿者,21845名干部、2927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奮戰抗旱減災一線,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荔波縣中心村組織黨員為農戶稻田打抗旱劑
黔南:爭當急先鋒 抗旱潤民心
連月來,受持續高溫、晴熱少雨的極端天氣影響,黔南地區農作物、經濟作物生長受阻,部分群眾生活用水困難。面對旱情,各村“兩委”牽頭,整合駐村工作隊、黨員志愿服務隊等多方力量,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不等不靠先“自救”,共解群眾飲用水燃眉之急,讓黨旗在抗旱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聞令而動,“紅色力量”火速集結。“我們分10個組,各組馬上到負責的村寨走訪,看看群眾煮飯洗衣用水缺不缺,黃豆、玉米的長勢和干旱程度如何,一一記錄清楚,當天傳到工作群。”近日,貴定縣盤江鎮興隆村黨總支書記韋安東在全體黨員大會上安排道。
旱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責任。當前,正值水稻抽穗灌漿、玉米初步成熟、部分品類水果收成期,為農作物“輸液解渴”迫在眉睫。各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帶頭人、排頭兵作用,聯動小組長、聯戶長、護林員、保潔員組建抗旱救災“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統籌開展找水送水、宣傳動員、后勤保障等工作。
壩區田埂、房前屋后、蔬菜基地……工作隊實地走訪摸排作物受旱情況,24小時值班看守,準確研判旱情動態。對飲水困難重點組和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等群體包保責任到人,切實幫助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一線擔當,“紅色堡壘”迅速構筑。因村施策,精準抗旱。溝渠堵塞、水管年久失修成為抗旱“攔路虎”,各村工作隊勘察渠水、塘水、河水資源,組織黨員群眾對轄區內的溝渠、支渠清雜疏通,對損壞溝渠進行搭管維護,協調各村組合理放水。在龍里縣谷腳鎮高新村,干群一道重埋水管700余米,成功解決200畝農田灌溉問題。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我們駐村工作隊的責任,能馬上幫助解決的絕不拖延?!笨粗堫^淌出清澈的自來水和群眾臉上洋溢的笑容,獨山縣麻萬鎮拉林村牛角組網格員韋榮波懸著的心終于落下了。
連續兩個月的高溫干旱天氣,該組55戶供水不足,全寨用水緊張。該村駐村工作隊籌措資金,用時5天更換了總長1100米的水管,解決了群眾用水難題。
在惠水縣羨塘鎮龍虎壩區,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旱災損失,村黨總支書記羅洪帶頭,采取輪灌、先遠后近、先急后緩等措施,利用水泵為水田補水,幫助水稻順利渡過抽穗期。
內外聯動,“紅色身影”共潤民心。節水抗旱、開源節流,黔南向全州人民發出節水抗旱倡議。各村結合實際,聯動鄉鎮林業、水利站所干部開展入戶走訪,通過懸掛橫幅、流動廣播、召開院壩會、發布群公告等方式宣傳抗旱常識,引導群眾克服麻痹僥幸心理和靠天等雨思想,自發蓄水、節約用水、循環用水。
發動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的同時,更關鍵是要精準對接、爭取支援。在三都縣鳳羽街道興樂村中樂四組橋沖灣旱情較為嚴重,群眾用水水源點水位下降,近日完全斷水。該村第一書記王誠庚主動聯系消防部門,將自來水送到村寨口,送到殘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家中。在都勻市各里村,壩區種植優質大米650畝,沒有充足水分,稻穗將干癟絕收,工作隊積極與農業、水務等部門協調,調用6臺潛水泵、購買1500米抽水帶,爭取茶葉加工廠電力支持,為田解渴、為民解憂,確保水稻豐產豐收。
近日,在長順縣長寨街道生聯村,植保無人機來回穿梭在稻田上空,超低空飛行,噴施精準,在機翼向下的巨大旋力推動下抗旱劑、葉面肥均勻散落在稻谷上,將旱情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