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中辦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身邊存在哪些形式主義?如何解決?基層干部們感受最深,建議也最接地氣。本報開設“減負之年話減負”欄目,歡迎廣大基層干部結合實際工作暢所欲言(http://m.kaisina.cn/zt/ssfd/)。
期待實招硬招 擺脫無謂事務
四川涼山州一位第一書記告訴記者,他現在的主要精力,是幫助貧困戶協調移民搬遷安置用地、監督工程質量、督促貧困戶搬家、拆舊房復墾,以及其他幾項重點工作,如控輟保學,禁毒防艾等,這些剛性任務難度極大,耗費了大量精力。
“眼下,管理過分留痕、材料報表過多現象客觀存在。我們平時要做貧困戶申報材料、貧困戶臺賬、各種會議簡報圖片、農民夜校圖片臺賬等,而上級來檢查只是翻翻而已,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我任第一書記快4年,年休假一次也沒休過,節假日和周未加班很普遍。”他說。
青海一個偏遠鄉鎮的黨委副書記說,現在每次會議都要有視頻、照片,還要寫文字簡報,材料工作嚴重影響了常規工作。“縣上40多個部門,鄉里只有10多個干部對接,應接不暇。上個星期,我就寫了維穩會議發言、環境整治會議發言、民主生活會發言、黨委班子成員對照檢查材料、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匯報材料各1份,信息簡報3份,大約1.5萬字,哪里還有精力干其他事情?”
采訪中,基層干部們反映,中辦下發的《通知》,讓他們如沐春風,看到了中央解決形式主義、為基層干部松綁的決心。他們希望各地能拿出實招硬招,不能光停留在口號上、貫徹在紙面上,真正讓基層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本報記者 周靜文
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智能手機的普及為鄉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增加了不小的負擔。有鄉鎮干部表示,手機上的政務APP太多,通過APP進行“上班打卡”“工作留痕”,而且每個都要在規定時間內操作,牽扯了基層干部的精力不說,也影響了工作效果,淪為“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有一個“統”的工作理念,打破各級政府、各條線各自為政,自行開發政務APP的局面,把縱向各層級、橫向各業務線的APP進行整合,打造一個集眾多功能于一身、后續可根據需要進行功能拓展的綜合型政務APP。如筆者所在的浙江省東陽市,為了讓黨員干部更加緊密地聯系群眾,擬推行“走村入戶掃碼制”。經初步測算,開發一個全新的APP前期制碼和數據采集成本高、耗時長,后通過調研,東陽市對已有的浙江政務服務基層治理“四平臺”APP進行了二次開發,植入基層黨建模塊,增設掃碼功能,并導入公安系統耗時三年采集的全市居民信息,直接節省信息采集成本400多萬元,有效整合了各類資源,打通了數據孤島,切實為鄉村干部減輕了工作負擔。 (浙江省東陽市委組織部 朱斌良)
屬地管理不是推托責任之“筐”
“屬地管理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基層不少工作要簽訂責任狀,屬地管理就成為責任下放的良方。“有事找警察”的經典口語變成了“有事找屬地”,基層干部變成了事事都要管的全才。像“農村違規建房”“環保糾紛”“河流污染”等問題需要多部門協調解決,但部門之間常常互相推諉,屬地就變成了牽頭單位,一些職能部門便以屬地管理之名,把責任推給基層,而實際上基層既無權力又無能力承擔,導致基層治理出現不少薄弱環節。而一旦出了問題,基層還得“背鍋”。
針對以上現狀,建議各部門不應簡單地以“屬地管理”推托工作責任,要進一步圍繞“權、責、人、財”等要素理清各級、各部門的關系,明確各級、各部門事權清單,進一步完善科學的問責體系和問責辦法,真正形成主管的主動履職、配合的積極參與、執法的名正權實的良好局面。 (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橫巖鄉黨委副書記 李 強)
對材料往來人性化處理
取文件、拿通知、報總結、送匯報……本是鄉鎮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但由于有的文件要求領取的時間特別急,甚至半夜三更,有的材料要求領導簽字、加蓋公章,紙質版和電子版限時報送,這樣每天與上級多個部門少則數份、多則十幾份的材料往來,對基層尤其是偏遠鄉鎮的干部來說真是苦不堪言。常常出現剛取回一個文件,又來一個;剛報走一份材料,又需要另一份的情況,搞得鄉鎮在材料往來方面應接不暇,鄉鎮干部的時間耗在“途中”,這對本就緊張的鄉鎮人手來說著實是一種浪費。建議對文件往來進行人性化處理,對要領取的文件,可以先電話通知、發送電子版或者拍照發送;對一般性材料可直接發送郵箱,不再報送紙質版;對確需領導簽字、加蓋公章的可將電子版和領導簽字、加蓋公章后的電子照先通過郵箱上報。通過借助互聯網,讓人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最大程度節省鄉鎮干部時間,讓他們將精力多用在謀發展、干實事上來。 (河北省趙縣沙河店鎮人民政府 孫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