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造就鄉村振興的人才,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質量。“鄉村振興學院”的出現,可謂順理成章、正當其時。
浙江臺州的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組建由教授和“鄉土專家”組成的教學團隊,每隔半個月下到基層村落解決問題;作為山東首家的寧陽鄉村振興學院,不自建校區,不自聘教師,挖掘盤活現有資源,聯合各部門開辟黨性教育、美麗鄉村、現代農業、農旅融合、電商孵化等特色教學現場……把學院建在鄉野,把課堂開在田間,不僅讓基層干部群眾獲得了先進知識和技術,而且有效避免了基建重復投資、人才低效利用等形式主義問題。
鄉村要振興,關鍵靠人才。辦好鄉村振興學院,既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人才振興”,也有助于實現鄉村振興的“組織振興”。實現好這兩個目標,關鍵就在于把科研和教學活動同鄉村振興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避免凌空蹈虛,力戒一曝十寒。做研究、謀設計、出主意、育人才、促孵化,但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涉及的難點、盲區,鄉村振興學院都可以“管起來”。基層廣闊天地大可作為,鄉村振興學院應當用實用好、大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