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倫考察藥材種植。
搬遷后的郊溪村安居點。
“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都遷出深山老林后,如何發展產業,讓大家吃飽飯、吃好飯?”這是一年來,我想得最多的問題。
郊溪村地處湖南省小溪國家自然保護區,毗鄰懷化沅陵縣,地勢崎嶇、山高林密、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后,而且交通閉塞,有的寨子到鎮上開個會,要花四五個小時,進個城,就是一天。我當村支部書記時,體重220斤,半年后變成180斤,這都是進村入戶走山路帶來的減肥效果。
2018年底,因小溪國家自然保護區建設需要,郊溪村村民開始向外搬遷,1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除了4戶、8人留在村里,其余都搬進芙蓉鎮郊區新建的安置小區。郊溪村村民已經為生態保護作出了犧牲,絕不能讓他們住進了樓房卻失去了飯碗。為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村兩委主動為他們找路子、謀出路。
郊溪村地處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古樹參天,植被豐富,水資源充足,能否在生態保護允許的條件下,依法依規發展林下產品種植?換句話說,就是把搬遷后的郊溪村作為村民的產業“飛地”用起來。
我把這一想法說了出來,村兩委不少人擔憂,認為都搬出去了,這樣做不合適。而且,常規項目比如油茶、獼猴桃、茶葉等都需要一定的土地,這在自然保護區內是做不到的,一來政策不允許,二來運輸不方便。我轉念想到,過去郊溪的森林有野生七葉一枝花,受價格高的誘惑,村民經常違法偷挖。人工種植七葉一枝花,或是一條可行之路。
我跑了好多農業院校,向專家詳細了解這種中藥材的種植要點。專家啟發我,七葉一枝花生于山坡林下及灌叢陰濕處,喜濕喜蔭,抗寒耐旱,懼怕霜凍陽光。蔥郁的林木是天然的遮陽網,豐富的落葉是天然的生物肥,非常適合野生七葉一枝花。這樣看,在自然保護區實行林下套種,既不占地,也不破壞生態,還能遏制偷挖野生植株的行為。
從勞動力上來說,種植多年生七葉一枝花也完全可行,因為它只在種與收的季節需要大量用工。今年初,村兩委將這個想法在黨員大會、群眾大會上和盤托出,認為這樣的“飛地經濟”,非常符合本村實際。永順縣扶貧開發辦也很支持林下套種產業。
很快,幾位黨員村民開始先行先試,陳圣武種了2畝,陳林海種了1畝,黃天喬種了2畝,回鄉創業的楊勇也回到“飛地”種七葉一枝花。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到了4月初,郊溪村共種植七葉一枝花20多萬株,覆蓋全村1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別的搬遷村的村民看到我們產業發展紅紅火火很是羨慕,也希望參與種植。
在管理上,我們不搞小打小鬧,由村集體組建合作社,統一技術指導和市場收購等環節。同時,以沒有外出務工的村民為骨干,在外務工的村民可委托在家的村民種,賺了錢后按比例分紅。這樣一來,村民在兩三年后,按目前市場價預估,每畝可有2萬元左右的收益。一些村民說,他們過去種的是紅薯、玉米,一次背個百把斤下山,也只有一兩百元收入,將來背相同重量的七葉一枝花下山,那就有一萬多的收入,越背越有勁。
由于苗太貴,村里打算下半年建立自己的育苗基地,不僅供應本村,也向外村出售,壯大種植規模。
除七葉一枝花,“飛地”還能發展養蜂業。搬遷之前,老黨員楊宏迎已在林下養蜂,去年他家收入4萬元。同時,村里留守不走的4戶人家,村兩委也不強拆,叮囑他們把房子保護修葺好,開辦具有土家特色文化的民宿。為此,村兩委與小溪國家自然保護區駐村扶貧隊專門申請了500多萬項目資金,修通了通往這4戶人家的橋梁。
郊溪村的“飛地”,不僅讓進了城的村民沒有失去與土地的聯系,還從原有的土地上找到了飯碗。 (湖南永順縣小溪鎮郊溪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黃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