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報開設“禮贊70年 曬照片講故事”專欄,面向廣大鄉村干部征集有故事、有溫度的照片,和萬千讀者共同見證衣、食、住、行以及教育、醫療等方面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用一張張濃縮著時代印記的照片,禮贊新中國70華誕!
1997年11月,我被分配到湖南省資興市原坪石鄉財政所工作。那時候,收農業稅是鄉政府年底的大事。干部們4-5人一組到各自分工的村,由村干部帶著一家一戶上門收取。
記得當時下村的路大多是泥巴路,走一天一身的泥灰。
圖一為1999年12月的一天,坪石鄉人大副主任黃柏華(左二)、綜治專干劉志平(右一)和我,由稅里村的李健強書記(左一)帶著入戶收尾欠。
在黃家組一戶村民家里,主人聽說我們的來意后,悶著不做聲,村書記知道他的家境不好,便跟我們使了個眼色,我們也沒有再堅持下去。離開時,對戶主說,以后有錢了,再到鄉里去交清尾欠。
2004年起,我國啟動農村稅費改革,開始逐漸減免農業稅,發放良種補貼。到了2006年,全國正式免征農業稅,全面發放農村糧食補貼。我的工作內容也變了,從收錢變成了發錢。每年我經手發放的補貼最多時達30余項,如糧食直補、糧食綜合補貼、油菜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和合作醫療等等。
農戶對這項政策特別擁護,圖二為2005年7月,東江鎮財政所干部許文藝(右一被遮擋者)和我在龍泉村發放糧食補貼存折,村民笑逐顏開。
現在,農民領取補貼有了“一卡通”,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公開透明。
圖三為2018年9月,資興市八面山鄉村民黃忠躍在農商銀行領取糧食補貼。
回顧自己在基層一線20年的工作,感慨萬千。農業稅的取消,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農民的關愛。農民的負擔輕了,日子越過越紅火,越來越有盼頭!